12月7日下午,由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、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、宁波晚报社联合主办的“擦亮历史文化名城‘金名片’ 让大运河文化遗产‘活起来’——2022年第四期‘宁波城市建设’主题沙龙”在庆安会馆召开。
首先,由宁波市城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为沙龙致开幕词,致词中指出,中国大运河(宁波段)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结晶,它们是运河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见证,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。做好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、传承和利用工作,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的光芒,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和文化情怀。
随后,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开展沙龙的议题环节,由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来担任这一环节的主持,每位专家针对各自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。宁波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定福表示,宁波境内的运河航运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,并介绍说,宁波运河遗产共计62项,各具特色,经过几年的保护整治,有许多已经成为网红打卡点;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会长沈季民表示,我市运河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总体良好。针对如何做好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,给出了三条建议:第一,进一步加强市政府对职能部门、相关区(县、市)的工作指导。第二,进一步加强“部门联手、条块联动”。第三,进一步讲好大运河的宁波故事。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江怀海指出,大运河(宁波段)中有“两段一点”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,并从政府角度出发,就如何更好地传承、利用好运河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下一步的目标定位作出了详细讲解。宁波市发展规划研究院副研究员段亚男提出“一脉三片多组团多线路”的空间发展格局,并就如何做强运河文化给出了三条建议:第一,建设富有宁波地方特色的大运河文化保护利用传承体系。第二,建设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。第三,扩大对外文化贸易。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书记徐炯明表示, 深入挖掘大运河(宁波段)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,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、亮起来,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,并从各个阶层层面,就如何做到全社会参与,让运河文化遗产真正“活起来”给出了几点建议。
最后,由宁波市城科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史济权为沙龙作总结发言,概括出此次沙龙的四大特点,分别是这是一次千年运河文化的品读会;这是一次历史文化名城标志的鉴品会;这是一次优秀历史文化成果的交流会;这是一次擦亮城市文化名片的促进会。同时,结合各位专家有针对性、操作性、指导性的发言,明确这一期沙龙五个方面的重点,分别是强化认识有高度、强化目标有活度、强化利用有精度、强化文化有温度、强化统筹有力度。
整场沙龙从参观走访到分享讨论三个多小时,通过今天的沙龙,大家对大运河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、以及更深入的思考,也对大运河未来的保护、传承、利用方向有了启发性的领悟。同时,本次沙龙相关新闻在宁波晚报、宁广早新闻等进行报道,并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和“学习强国”APP的全篇转载,引起相关部门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为推动我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宁波市城市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王亚平等参加沙龙。

